新能源市場已是強弩之末 | 暖通印象2023
2023年中央空調市場承壓前進,在項目市場增長放緩,家裝零售市場慘淡下滑的背景下,工業市場的快速增長無疑成為中央空調市場為數不多的閃光點。作為工業市場的代表,新能源市場毫無疑問是其中的翹楚。然而,透過“光鮮亮麗”的表面,以光伏產業和鋰電廠所代表的新能源市場高速增長的背后其實還折現著另一個事實,即市場已經逐漸飽和。特別是市場承壓下,不少品牌為了尋求增長,亦是開始涌進新能源這一機遇市場,使得新能源賽道更加擁擠。所以,已經有人提出“新能源”已是強弩之末。
從行業前景好,到大量資金涌入,到產能擴張,再到供過于求引起價格戰,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現實已透過產業鏈的震蕩傳遞到中央空調市場之中。以近些年支撐新能源市場高速增長的光伏市場為例,據行業內專業人士估計,近些年建成的鋰電池工廠包括上游的加工產業以及下游的儲能工廠,其產能足以滿足中國市場未來30年發展,增長乏力已經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實際上,從2023年市場端反饋來看,大多數專注新能源市場的代表品牌亦是表示,新能源項目在變少,至于對2024的項目數量預估,更是給了不樂觀的反饋。
尋求增長,入局者越來越多。2023年,中央空調市場眾多品牌無疑都面臨著增長壓力,新能源市場作為政策支持、行業前景好的機遇市場吸引了大量品牌涌入,市場競爭變得愈發激烈。品牌想要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在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無疑需要投入更多成本。更為關鍵的是,新能源市場份額并沒有隨著諸多品牌的涌入迅速擴大,而僅僅是維持在一定的增長范圍之內。在市場大盤增長有限的情況下,更多品牌的涌入無疑會使得市場蛋糕越分越小,更遑論原本靠這一市場保持增長的品牌,持續加碼占據市場份額更是必然,市場競爭顯然會日趨白熾化。
當然,作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戰略之一,發展新能源產業對中國經濟調整有著重要作用,一再的投資加碼、政策支持都足以證明這一市場的火熱。而這也正是吸引眾多品牌紛紛涌入的原因所在。實際上,新能源市場并不僅僅包括光伏、鋰電、新能源汽車,更包含上游的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工廠、下游的儲能柜、儲能電池等等,經歷市場洗牌后的新能源市場,將會涌現出怎樣的機遇,更加細分的市場將會擁有怎樣的潛力,也依舊需要在市場的檢驗中持續探索。
總的來看,新能源市場在經歷野蠻式發展后,不可避免進入產業調整和增長乏力期,產能過剩顯然也將加劇各品牌在項目競爭上的激烈程度。而這也會愈發考驗品牌的綜合技術實力,特別是新能源產業對工藝有著嚴格的要求情況下,用新產品、新技術來滿足新能源行業的精準溫濕度控制、凈化、節能高效等方面的需求,將會使得品牌占據更多市場份額。顯然,并不是每一個入局品牌都能分得市場蛋糕,但隨著新能源市場走向有序發展,那些持續加碼核心競爭力、苦練內功的品牌將無疑會得到市場青睞。這將是一場市場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