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多面開花,東芝空調用行動粉碎 “退市傳聞”
俗語道,“窺一斑而見全貌”。用作褒義,是看見事物的一部分,而精準推測出全貌。用作貶義時,則指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就妄測全貌給出結論,且與事實有違。東芝空調近期就遭遇了后者誤導的一場“退市”風波,只不過在這場風波中,東芝空調并沒有直接“回應”,而是用諸如進博會簽約中建集團、舉辦抖音挑戰賽、獲得地產公司的榮譽表彰等多面開花的市場表現予以回擊,用實際行動粉碎“退市”傳聞。
“退市”傳聞其實來自一條“據株式會社東芝(即東芝公司)消息,由私募股權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牽頭的要約收購已獲得成功;交易完成后,株式會社東芝將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的消息。借此,“曾經輝煌一時的東芝如今日薄西山”的論調,就無差別地標記在了每一個和“東芝”有關的產業上,這其中就包括“東芝空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競爭對手博弈的過程中,確實會抓住信息差的漏洞,對消費者的心智進行誤導。“東芝公司”的股權變更和退市或許確有其事,但加上“空調”二字從而產生“東芝空調退市”的誤導言論顯然并不成立。
打破謠言其實并不復雜,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通過信息搜索,就足以對一家公司的股權結構知根知底了:早在1999年,株式會社東芝就把東芝空調的業務進行了剝離,并與開利集團合資成立了東芝開利株式會社。2022年,開利集團又對東芝開利株式會社中,由株式會社東芝所持有的絕大部分股權進行了收購,東芝空調也自此全面加入開利大家庭。因此在中國市場,負責產品銷售的東芝開利空調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和負責研發生產的東芝開利空調(中國)有限公司的股東,分別是東芝開利株式會社和開利集團。所以,“東芝公司退市”,顯然不能和“東芝空調退市”,特別是“東芝空調退出中國市場”這些不實傳聞畫上等號。
那么,東芝空調如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究竟是怎樣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早已有了答案。近幾年,開利集團相繼完成了對廣東積微以及東芝開利的股權收購;今年11月,為了更好地滿足本地化的客戶需求,開利集團更是將其暖通空調業務進行了區域化地優化和調整,構建起了全新的開利北亞區事業部,全面銷售開利、東芝空調以及積微GCHV三大空調品牌的產品,實現了對于不同需求的終端用戶的全面覆蓋,力圖充分發揮三大品牌各自的優勢,強化業務、開拓市場。
很顯然,作為開利家用及輕商北亞區的一員,東芝空調不僅不會掉隊,還肩負著拓展市場和持續發展的重任。面對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東芝空調也期待能夠調動其作為“變頻空調之父”的技術底蘊,在強調能源轉型的全新時代背景下,走出自身的發展突圍之路。需要關注到的一點是,建立在東芝空調面向中國市場,多年間持續深耕細作的基礎上,東芝空調將會與同樣在各自領域中保持著自身優勢的開利以及積微GCHV一同,發揮三品牌的強勁勢能,在機遇與挑戰之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用創新性的產品滿足更廣大的客戶群體。
最后,回到這一話題的背后,謠言頻出的現象恰恰也折射出在整體經濟環境受挫的背景下,暖通空調行業及消費市場在步入發展困境時,必將面臨混亂競爭環境的事實。但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真正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往往是有積淀、有產品、有服務、綜合實力強勁的品牌,而東芝空調就是其中之一。關于“東芝退市”的風波或許還會持續發酵,但在市場中有著扎實的實力,且已經牢牢占據日資品牌市場占有率TOP3的東芝空調,仍會毫不動搖地走好自身的發展之路,繼續將“為中國的消費者用‘節能、環保、智能化’的方式創造‘舒適、安靜、清潔的室內空氣和水’”的企業愿景貫徹下去。
- 下一篇: 經銷商的“錢”去哪兒了?
- 上一篇: 威樂水家電全能冠軍,三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