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機藍皮書】濕度的定義及除濕的五種方法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本文是《中國除濕機行業發展藍皮書(2023)》系列的第一篇,該系列共分為兩期,未來每周都將帶來一期全新的內容。
消費升級帶來的用戶舒適需求提升,為原本國內市場份額較小的除濕機產品在近兩年的市場注入源源不斷向上生長的動力。
按照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要求:冬季室內空氣濕度標準為30%~60%RH,濕度指數為50%~60%RH 的環境最感舒適。不難看出,濕度的指數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反觀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或許并未對濕度有足夠的重視,但潮濕環境帶來的困擾卻讓其不勝煩擾。高濕環境會促進病毒、霉菌、細菌等微生物,過敏源的繁殖幾率,并且極大提高其傳播的活躍性,增加人體的患病幾率。與此同時,在工農業生產和各種物品的保管,以及對除濕要求度更高的領域,同樣也需要合理的濕度來滿足不同用戶的精細化需求。
因而,除濕機的滲透率不但在降雨頻繁的南方與日俱增,部分北方城市的特殊場所的應用同樣也日趨廣泛。所以,我國除濕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居民消費意識的逐步提升、應用技術和領域的不斷拓寬,以及渠道商試圖借助除濕設備做出的差異化競爭等重重因素的推動下,行業或將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與此相悖的是,在蓬勃發展的市場背后,除濕機市場不容樂觀的現狀。標準的缺失就是其中“罪魁禍首”,現有的除濕機國標制定于2003年,距今已近二十年,隨著市場和技術的更迭,部分內容已經遠不能滿足如今用戶的要求。與此同時,其對使用的環境、空間、范圍未形成真正統一的標準,市場中不規范的行為沒有得到顯著改善。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除濕機市場的成熟之路還需要不短的時間,技術提升、產品功能、應用規范等等都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制造企業也需要從過去簡單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尋求轉型,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渠道布局以及建立品牌壁壘。這也是除濕機行業破局行業惡性競爭,從紅海到藍海的一條升級之路。
01、濕度的定義
濕度,一般在氣象學中指的是空氣濕度,它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空氣中液態或固態的水不算在濕度中。不含水蒸氣的空氣被稱為干空氣。由于大氣中的水蒸氣可以占空氣體積的 0% 到 4%,一般在列出空氣中各種氣體的成分的時候是指這些成分在于空氣中所占的成分。空氣的干濕程度,或表示含有的水蒸氣多少的物理量,稱為濕度。單位體積的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的質量叫作絕對濕度。絕對濕度是指一定體積的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的質量,一般其單位是克/立方米。絕對濕度的最大限度是飽和狀態下的最高濕度。絕對濕度只有與溫度一起才有意義,因為空氣中能夠含有的濕度的量隨溫度而變化,在不同的溫度中絕對濕度也不同,因為隨著溫度的變化空氣的體積也要發生變化。但絕對濕度越靠近最高濕度,它隨溫度的變化就越小。由于直接測量水蒸氣的密度比較困難,因此通常都用水蒸氣的壓強來表示。空氣的絕對濕度并不能決定地上水蒸氣的快慢和人對潮濕程度的感覺。人們把某溫度時空氣的絕對濕度和同溫度下飽和氣壓的百分比叫作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絕對濕度與最高濕度之間的比,它的值顯示水蒸氣的飽和度有多高。相對濕度為 100% 的空氣是飽和的空氣。相對濕度是 50% 的空氣含有達到同溫度的空氣的飽和點的一半的水蒸氣。相對濕度超過 100% 的空氣中的水蒸氣一般凝結出來。隨著溫度的增高空氣中可以含的水就越多,也就是說,在同樣多的水蒸氣的情況下溫度升高相對濕度就會降低。因此在提供相對濕度的同時也必須提供溫度的數據。
02、除濕的方法
除去濕空氣中水分的方法有以下五種:冷凍除濕法、液體吸收劑除濕、固體吸附劑除濕、轉輪法除濕、膜法除濕。也可用多種方式組合這五種方法,構成新的除濕系統。具體采用哪種方法,要根據除濕空氣的風量?壓力、溫度和空氣的含濕量,結合具體的應用背景進行選擇。
空氣除濕方法的性能比較

冷凍除濕法
冷凍除濕法是利用濕空氣被冷卻到露點溫度以下,將冷凝水脫除的除濕方法,又稱為露點法。由于用冷凍機作為冷卻的手段,所以又叫做冷凍除濕。
液體吸濕劑除濕
液體吸濕劑除濕是利用某些吸濕性溶液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將空氣脫濕的方法。它又稱液體吸收法,簡稱液體除濕。
固體吸附劑除濕
固體吸附劑除濕是利用某些固體吸附劑吸濕的方法除濕。這種方法又稱為固體床吸附法,簡稱固體除濕。
轉輪除濕法
轉輪除濕法是利用轉輪機除濕的方法。轉輪除濕機是利用固體吸濕劑硅膠做成的轉輪進行旋轉除濕的設備,最近十幾年這種設備得到快速發展。
膜法除濕
膜法除濕是利用除濕膜進行除濕的方法。膜科學技術是一門新興的高分離、濃縮、提純、凈化技術,隨著膜技術的發展,它在除濕領域也得到研究和應用,并且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