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君盛低碳:隱藏的金礦,二手中央空調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這里不是一般印象中的制造工廠,因為聽不到加工設備的轟鳴;這里更不是一般貿易商的辦公室,因為即便是開車來這里都要花1個小時,乘坐公共交通的時間更是要翻倍。但就是在杭州這樣一個接近郊區的循環經濟產業園里,邱衛剛和吳達箴兩兄弟在2年前選擇了將共同創建的杭州君盛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搬到這里。“地方更大,可以讓我們存放和整理更多的設備。”而與君盛的同行企業相比,選擇這樣的一個公司地點,也給企業的經營做到了很好的背書,讓更多的賣家和買家更愿意與君盛做生意。

邱衛剛和吳達箴,是兄弟,因為他們在一起做生意已經很多年,走進二手中央空調市場,創辦君盛就是他們在2019年的時候,在經歷了起起伏伏后的共同的選擇。而說到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個還未走進行業主流視野的行當,大哥邱衛國一點也不隱晦,“這就是個被人覺得低端的市場,自然也不被人重視。02年我來杭州闖蕩,在一個機電市場結識了一位朋友,那個時候他騎著小三輪,搖著鈴鐺收廢品的,但18年當我們再度相遇的時候,他開著豪車告訴我說現在的業務一年流水10個億的時候,我覺得就是不可思議。于是,我就開始了對回收市場的生意的琢磨。”那個時候,邱衛剛和吳達箴已經在一起幾年時間了,年輕人膽子大直接殺進了生鮮市場,但4年下來,真的是累死人又掙不到錢,而且再做下去就是永遠也爬不出來的坑。說起來也是緣分,還在兩兄弟不知道做什么的時候,遇到了在回收市場已經風生水起的老朋友,而另外一件事,徹底讓兩兄弟下定決心開始進入二手中央空調市場。“一個做空調維保服務的朋友正好拿到兩臺20冷噸的溴化鋰機組,開價11萬想讓我們收了。我們最后就是死活也不敢要,但后來才知道,這兩臺機組的出手價格起步就是50萬。”于是,他們就從手里的幾十萬開始,正式邁進了二手中央空調的圈子。時至今日,邱衛剛和吳達箴和他們的君盛一年的超值接近5000萬,還被業界同仁,或者直接點說就是競爭對手,稱為“黑馬”,能做到這一點,與邱衛剛和吳達箴對二手中央空調市場的分析定位不無關系。
“從浙江起步并不是因為我們在浙江,而是因為浙江市場經濟發達,投資的更新頻率也高,無論是從賣方還是從買方的需求看,都是存在很大的量。”這是一個基本面,但是在君盛的業務市場中,一開始就決定了以多聯機為核心的策略。“浙江本身就是多聯機的大市場,于是我們就主攻多聯機,而且我們看好美的多聯機的體量在市場中的發展,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機會就越大。”的確,在君盛的工作場地上最多的就是美的多聯機,各個型號以及各個年份。“這個市場足夠大,按照我們的估計1000億以上,而且流通性強,毛利潤高。”但這樣的一個大市場,也存在不同的模式。而君盛的定位是“精品二手中央空調”,實質就是將收購的舊設備進行維修,整理,調試,再以遠低于新機的價格出售給有需要的經銷商或者業主。堅決不做翻新機,堅持做精品。原因很簡單,翻新機對于舊設備的投資重,技術程序復雜,周轉也就慢。而精品則是他們對于客戶滿意度的一個承諾,即時是剛裝上去的新機拆下來,也是當二手的價格交易。邱衛剛還提及到了一點,這個市場對于人性也是一種考驗。當承諾給一個客戶一個價格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有人出更高的價格。而這個時候,他們的選擇永遠都是信守承諾。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同行會成為他們的客戶的原因。
“現在很多的物業都是租賃的模式,業主也往往都會選擇二手的設備。在經濟大環境不確定的當下,性價比的優勢也讓越來越多的業主選擇二手設備,這也讓更多的經銷商看到了其中的機會,也會對二手中央空調設備給予更多的關注,我們就能夠解決他們對設備的需求。看似簡單,收購,整理,再出售,二手中央空調的產業鏈似乎還真的沒有什么專業含量。但實質上是對操盤手的膽量和眼光的有很高的要求。拼膽量就是在對舊設備估值的時候,誰能把價格估的最準,開的價格最能打動賣主。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估值方法,但說到底一方面是對產品的專業知識的積累,對市場行情的熟悉,另一方面就是對買方客戶需求的判斷。如果單純用一個維度去衡量,顯然就會讓自己踩到坑里。而這種綜合性的能力和資源的整合,恰恰也是要想成為這個市場的行家里手最難的地方,也根本沒有什么可復制性,能做的就是在市場一線去摸爬滾打,去交夠學費。
盡管是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而又充滿江湖氣的市場氛圍中,但君盛的經營思路非常的清晰,就是要做到“賣的看的準,買的找的準,速度則是關鍵”。只要有合理的利潤,能周轉多快多快。在和邱衛剛和吳達箴交流的過程中,兩個人的手機幾乎就沒有停過,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出售和需求客戶。而他們從來都是有電話必接,有問題必回,從來沒有說一個事情交代給其他人。正是因為這樣,他們等于只用了3年的時間干出了同行十幾年干的規模。“2020年可以說是二手中央空調市場第二階段發展的元年。一方面是用戶,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對于這個市場的認知的培育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另外就是市場中真的開始缺錢了,而二手設備的穩定性也越來越高。”邱衛剛和吳達箴非常看好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要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做到全省第一,全國第一。“這個市場很快也會走向集中化,一定會淘汰一大批,口碑好,體量大的,有足夠的抗壓能力的公司,可以繼續在其中發展,但未來的行業是在服務上。”眼下的君盛已經開始構想的不是下一步,而是更長遠的目標。而對于為什么看好的服務市場,邱衛剛的回答是,“服務市場的需求在歐美成熟市場已經得到了印證。而對于我們君盛來說,我們去做服務市場也是在把二手設備市場的資源延伸。二手設備不僅是可以作為買賣的商品,也可以作為服務市場中的資源,設備租賃或者冷量租賃的方式直接提供給業主。”
的確,在很少被人注意到的二手設備市場中,邱衛剛和吳達箴的出現對于原來的從業者就是降維打擊,他們對市場,對企業的思考使得他們很快就在這個隱藏的金礦中積累了原始資本,更讓他們看到了由此延伸的無限可能,甚至為此感到興奮,但無論是邱衛剛還是吳達箴,卻都依然很冷靜,“我們只做自己有能力的事情。”相信,這也會讓他們走的更遠 。
- 下一篇: 比澤爾:嚴懲侵權者,責無旁貸
- 上一篇: 制冷劑HCFC-22加速淘汰,HFCs管控挑戰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