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未來之+總經理溫正達:“航母”是怎樣煉成的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8月中旬,寧波的天氣依舊很炎熱,尤其是下午兩三點,更是讓人濕熱難耐。我乘坐出租車抵達未來之+所在的鷹達產業園已是滿頭大汗,不過這并未影響我的心情。因為一下車一種久違的熟悉感就撲面而來,不止是地點熟悉,更重要的是這次要見的人也是熟人——寧波零角度貿易有限公司未來之+總經理溫正達。

這已不是我初次造訪未來之+,確切地說,是第二次。但和溫正達的見面次數遠不止兩次。有人說,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對于我來說,在一個相對熟悉的地方,見到熟悉的人更使我感動。與此前幾次見面不同的是,這次我是帶著很強的“目的”而來——想要和溫正達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深入了解未來之+這艘暖通行業的“航空母艦”是如何煉成的。
初見面:這是一艘暖通行業的“航母”
在以“航空母艦星際爭霸”場景命名的辦公室里工作什么感覺?走進未來之+的辦公室就知道了。艦長指揮室、首席指揮室、生命支持系統、輪機指揮室、曲速引擎艙……信步邁入未來之+的辦公領域,“航空母艦星際爭霸”的氣息撲面而來,你會懷疑你走進的到底是不是一家暖通空調行業經銷商的辦公室。
不用懷疑,答案是“是”。
如此特別的辦公室命名,如此新穎的創意和想法,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一年我有幸參觀阿里巴巴總部,發現他們會議室、辦公室的命名都很有意思,幾乎所有阿里巴巴辦公室都以金庸武俠小說中武林圣地的名字命名,如‘光明頂’、‘桃花島’、‘達摩院’、‘聚賢莊’、‘俠客島’、‘黑木崖’等等。此外,阿里巴巴員工都要有自己的‘花名’,而他們基本來自武俠小說。”溫正達解釋道。
受阿里巴巴辦公室命名的啟發,溫正達和他的團隊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企業文化:“我覺得阿里巴巴這種企業文化也比較適合我們的團隊,因為我們整個團隊都比較年輕。所以回來之后我們開了一個內部討論會,既然要打造一個獨特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更年輕化、更活躍的思維方式體現出來,就需要與眾不同,為此我們思考了很久。后來我們找到一個做創意文化的朋友,他提議借鑒‘航空母艦星際爭霸’的創意,我也覺得不錯,所以就有了你看到的這些命名。”溫正達表示,未來之+的設計還獲得了設計界比較知名的法國雙面神國際設計大獎。
不止是辦公室命名,寧波零角度本身也稱得上是一艘暖通空調行業的“航母”,尤其是在革新魄力和發展速度上。
2014年11月份開始籌備、201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只有3個員工、只做批發、第一個月業績只有8萬、第二個月業績為0、第三個月干了18萬、到2015年3月份倉庫已滯存300多萬的貨……寧波零角度的前身就是如此,這樣發展狀況也讓人很難和現在的寧波零角度關聯在一起。
“剛從廠家辦事處出來的時候,我總覺得以前熟悉的經銷商會跟著我一起做,但其實不然。一是因為那時候很多經銷商都是以做工程為主,很少有人在真正做家裝零售,他們不知道家用中央空調該怎么賣;二是因為我們經營的是外資品牌,價格偏高,當時根本就賣不動。剛剛開始3個月,我們的錢就花完了,那時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但我們知道這樣下去不行。”曾經在廠家辦事處工作時的經驗顯然已經不適合溫正達了,因此,2015年4月,溫正達和他的團隊開始想辦法開拓新的市場,想辦法革新,進行渠道轉型,一門心思想著如何才能快速實現突破。


考慮到當時寧波市場的特性,溫正達和他的團隊很快便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一個區開發一個代理,一個縣開發一個代理,并且不要求經銷商囤貨,同時又給出較高的利潤。這樣的措施很快便有了成效,2015年5月出貨額就突破了80萬,但他們能拿到的利潤卻極少。因此2015年6月,為了提升自身和分銷商的利潤率,更好地養活團隊,溫正達和他的團隊又換了一種模式,開始提升產品終端銷售價格,產品價格提升之后分銷商的利潤率自然就提升了,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經銷商的加入,業績一下子翻了一番。
到2015年年底,寧波零角度便憑借突出的表現和靚麗的業績成為當時他代理品牌的全國市場第一;2016年業績再翻一番,直至達到最高峰1.3億……這樣的發展速度也使得寧波零角度很快便成了寧波暖通空調市場上的一艘“航母”。
“市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一旦落后就會處處挨打,做生意就是做競爭更是做差異化,敢拼敢闖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暖通人都應該具備的氣質。”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由得感嘆,“浙商”所為人稱贊的睿智拼搏的精神氣質在溫正達身上被展現地淋漓盡致。
細琢磨:三個關鍵節點成就這艘“航母”
孔明說:“王者,攜無虎之氣,龍虎之子也。”秦王嬴政的威嚴、唐太宗的親和、成吉思汗的果敢,在歷史的銀幕上頻頻閃光。王者確實是應該有一種氣質的,一種強大的氣魄與威嚴,一種發現趨勢的預見與前瞻,它需要很多的積累與沉淀。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在暖通空調行業同樣適用。在暖通空調行業發展的大潮中,溫正達就是一名很具代表性的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的經銷商。
毋庸置疑的是,每一個公司傳奇的發展歷程都是由一個個關鍵節點所構筑的。在未來之+的發展歷程中,也有三個關鍵節點成就了如今的未來之+。
2015年,趕上了家裝零售市場爆發的風口。“2015年的時候,我們明顯感覺到中央空調民用這塊市場起來了,尤其是在江浙滬區域,在家裝零售市場開始大規模爆發的時候,我們正好在做批發,我們果斷抓住了這個風口,實現了業績的突破。我認為這是成就未來之+的第一個關鍵節點。”
2018年,走出去讓溫正達和他的未來之+開闊了視野。“2018年,我們覺得不應該永遠只走做批發這條路,因為隨著廠家對于渠道策略的推進,代理商并不是‘鐵飯碗’。我做過研究,了解過溫州、杭州、寧波很多代理商的發展歷程,他們的發展趨勢其實就是一條曲線,做大、被扁平、再做大、再被扁平,永遠是波動的,更迭的速度比較快。所以到了2018年我們就走出去看、走出去學,連續好幾個月,每個月我們都會花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在外面跑,然后帶回來了舒適家居集成的理念,并應用到公司的實際經營中。我覺得這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對于未來之+而言也是個關鍵節點。“第三個節點是新冠疫情,疫情使我們明白只做批發和零售,還是會‘死’。2020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倉庫的庫存從五六百萬一下子積累到1800多萬,壓力特別大。所以去年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發展方向,最終決定必須家裝零售和工程項目‘兩條腿’走路,且‘兩條腿’都要夠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工程這一業務板塊開發出來。正是因為這樣的決定,2021年我們的工程項目市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據溫正達透露,也就是那時,未來之+開始了和三菱重工“物優家”合作,聯合打造舒適家居整體解決方案及設備集成供應平臺。并在2021年5月份落地了物優家華東首店,以未來之+4000平米的辦公展廳為基礎,整合優化包括但不限于“冷暖風水智”系列的舒適家居產品,以未來之+多年的產品運營能力,為客戶提供全流程服務。
這個世界永遠是變化的,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在變化中,未來之+不斷找尋著適合自己的航線,并一步步駛向遠方。
深感受:偏航時需拔掉“暗堡”再揚帆
龐大的航母是星靈艦隊的指揮中心,在戰斗中,航母就像蜂巢一樣,指揮攔截機進進出出,時而攻擊時而修復。
修復,不止是航母需要的,也是暖通空調經銷商所需要的。
溫正達在接受采訪時說到:“2016年,寧波開始推行全裝修政策,且劃出紅線,明確規定了百分之百全裝修區域,寧波市區80%的人口都被劃分在了紅線里面,所以一下子就把零售商和批發商的位置擠沒了。家裝零售市場急劇萎縮,很多經銷商開始往外圍搬遷,搬遷至奉化、北侖等等。雖然當時我們也預判到了全裝修政策必然會給我們的業務帶來不小的影響,但是我們總覺得沒有那么快到來,總覺得還有緩沖的時間。其實不然,又急又密的全裝修政策一時間使我們措手不及。”所幸溫正達和他的未來之+轉變夠快,才沒有被全裝修的“浪潮”淹沒。
此外,當日本著名百貨公司——阪急百貨海外首家直營店落戶寧波時,溫正達就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并且很快便和阪急百貨簽訂協議,決定開設一個歐瑞博專賣店。但是由于決策性失誤,最終不得已撤出了阪急百貨,使得未來之+錯失了這一機遇。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相信任何一家公司在發展過程當中都會遇見像“未來之+撤出阪急百貨”這樣的情況,當然這樣的小失誤也在所難免,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出現偏航時,要及時拔掉“暗堡”調整方向。比如雖然錯失入駐阪急百貨的發展良機,但未來之+有自己的B計劃,溫正達透露,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寧波零角度會將公司整體搬遷到一個新地方,一是因為目前這個地方相對偏遠,不太適合他們家裝零售業務的發展;二是因為未來之+希望跟裝修公司走得更近一點,讓他們方便帶看,同時體驗感更強。至于新的地址在哪兒,溫正達賣了個關子,暫未透露。

再品味:未來之+,+即是駛向無限
成大器者,勝在常“思”。溫正達就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
“未來之+”這個名字便足以給人很多想象,也足以體現出溫正達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未來之+’這個名字當初我們也想了很久,當我們決定往打造智能暖通體系這個方向去發展的時候,我們想到了未來的理念,+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增加的加,我們希望業務板塊能夠不斷增加、產品能夠在這里增加、公司的發展也能增加,各種理念都可以在這個‘+’上面體現出來,我理解的‘+’就是無限的意思。”

除了“未來之+”的這個名字,在這個4000平米的展廳內,一面造型是“Future Home”的文化墻也足以吸引人的眼球。“為了讓每一個員工都有很強的歸屬感,我們就把員工墻跟我們的企業文化糅合在一起,打造了這面叫‘Future Home’的文化墻。在寧波暖通空調市場,我一直認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理念是超前的,單從展廳建設、產品集成度和企業文化來說,我們都算是做的比較好的。”溫正達如此說道。
不忘本心,賡續始終。盡管已經是寧波暖通空調市場上的佼佼者,溫正達認為寧波零角度依然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從業務板塊來講,把批發的比重逐漸降低,同時提升家裝零售和公裝的占比,增強企業的能動性,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第二,在公司發展上,我們不求過大,每年能達到兩個億的規模是我們的理想狀態,最重要的是人均產值要增加、員工個人收入也要增加,把公司做精一點、穩一點,真正做到像航空母艦一樣,穩并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