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水市場:陽光之下 是誰在無奈嘆息?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7月,《舒適智能資訊》展開了針對半年度凈水市場經營情況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也最終呈現在了本期的雜志內容中。毫無意外,統計中絕大多數企業對于上半年業績的總結,都將其投向了增長票,這與一些公開數據中顯示的增長成績也不謀而合。但在一片叫好聲中,我們卻同樣收到了不少持平甚至是下滑的選項,這看似與大趨勢有違的表現背后,何嘗不是更真實的聲音,訴說著諸多企業在這一市場中不得不面臨的生存抉擇?
高歌猛進十余年,如今的凈水市場的品牌梯隊環境似乎逐漸有了雛形。從一系列數據表現中可以發現,頭部企業的優勢明顯,并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整體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凈水市場卻是一個典型的長尾市場,由于技術門檻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在整個市場的雜亂發展時期,涌入了一大批中小品牌,更伴隨著諸如非法會銷等亂象帶來的銷量增長,讓整個凈水市場的規模水漲船高。
但也正是這樣無序的野蠻發展,導致整個凈水市場泛起了像啤酒花一樣的巨大泡沫。而疫情的出現給市場的發展帶來的重挫,不僅清洗掉了一批魚龍混雜的企業,也讓整個市場的泡沫破碎許多。再加上相關標準和政策的相繼出臺,逐漸朝著健康道路上匡扶的凈水市場,卻同樣給處在長尾中的品牌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壓力。2021年,當原材料漲價和海外疫情再度挫折市場時,進一步退潮的凈水市場,留下了更多的無奈。
中小品牌經營的舉步維艱再一次加劇了凈水市場的洗牌。投出下滑票的企業們甚至坦誠地表達著自身對于未來市場并不看好。實際上,如今的凈水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品牌意識的提升和價格敏感性的降低,讓并不具備品牌影響力卻主打價格競賽的企業備受煎熬。再加上精裝配套市場的火熱所帶來的品牌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并不明顯的企業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之下,已經很難尋覓到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頭部品牌在考慮如何擴大優勢,更多的長尾品牌卻面臨著生存的考驗。市場的回暖讓強者更強,但如何沖破枷鎖趁勢而上,才是占據凈水市場多數份額的企業所需要面臨的問題。產品、服務、體驗、技術……如今的凈水市場正逐步擺脫著“粗制濫造”的帽子,理性的消費者和逐漸提升的消費能力,讓“招搖撞騙”這套營銷邏輯無處遁形,倘若企業難以在這些方面有所改善,塑造不出自身獨到的競爭力來搶贏這個彎道超車的競賽,那么就會在市場的發展洪流中,成為首批銷聲匿跡的那一個。
- 下一篇: 有多少“缺貨”,就有多少泡沫
- 上一篇: 荏原11臺高效離心熱泵服務鄭州清潔供熱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