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東芝“不滿意”丨楊燚華/封面人物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不如先從“不滿意”這三個字說起。2月初,在i傳媒公布《2022年度中國中央空調行業草根調研報告》后,楊燚華在朋友圈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對我的團隊感到滿意,因為他們實現了4.5%的增長,而多聯機市場下滑了3.9%,我們跑贏了市場8個百分點。但是我對自己不滿意,連續20年兩位數增長的記錄中止在2022年。”

東芝開利空調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燚華
很有幸作為旁觀者,一同見證了東芝空調在中國市場一路的成長歷程,所以對于楊燚華說的“不滿意”,或者說標題中的“不滿意”,我的解讀其實是“不滿足”。這份不滿足來源于很多方面,比如進入增長的時間還不夠久,比如經營業績還不夠高,比如產品還不夠全,比如渠道還不夠多,這是一份對過去成績的不滿足,是對當下工作成績的不滿足,也是對未來想要更多收獲的不滿足。
雖然我們常說,成績可以是企業實力最直觀的體現,但成績有時候又不能代表一切,至少從我的視角來看,這份不滿意就是東芝空調對于經營業績執著的一個縮影,因為在過去的20 年時間里,或許正是一年又一年的“不滿意”,才能夠帶來持續20 年兩位數增長的成績,才能夠在中國市場實現從初入時期的名不見經傳到如今占有率頭部領先。
而從楊燚華所說的對自己“不滿意”的批評上來說,這就是敦促自己要一如既往努力的“批評”,也是根植在東芝空調在中國市場20 年發展的基因。
“不滿意”才會更自豪與自信
楊燚華的那份“對自己不滿意”,背后的情緒一定是真切的,因為這是建立在與東芝空調多年的相知相守上,才能讓他更在意其成長與發展的每一步,也同樣希望自己能為之做出更多的力量。要知道,進入中國市場的東芝空調已經走過了20年的時間,楊燚華入職東芝空調也有20年的時間。過去的二十年時間里,東芝空調保持著“兩位數增長”的成績,并朝著百億規模沖刺,而楊燚華,也從最初入職技術崗,成長為如今東芝開利空調銷售(上海)有限公司的副總裁。記得在2018年的一次交談中,楊燚華說,他的職業生涯軌跡很簡單,1997年上海交通大學畢業,2003年換工作進入東芝空調,然后就開始了與東芝空調共同相伴的歲月至今。我相信,這份長情,足夠解釋這份“不滿意”的情緒。

當時間撥回到2002年,這是被譽為“變頻空調之父”的東芝空調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對比千禧年前進入市場的品牌來說,東芝空調顯得有些姍姍來遲,但堅持把采用直流變頻技術、使用R410A 環保冷媒的空調產品帶來中國市場的東芝空調,希望能夠為用戶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單一滿足舒適需求的空調產品,而更前瞻性地著眼在同樣需要具備節能、環保、清潔的解決方案的能力。
所以,當2022年1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4-2021)》的新國標,APF評價指標也成為了評價變頻多聯機產品綜合性能的關鍵因素后,東芝空調絕大多數產品滿足甚至超出APF 一級能效要求的節能優勢又再一次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而這份鋪墊,正是建立在多年間的這份初心的堅持,以及在全新強調“雙碳”的新時代下,進一步用產品和技術實現優化升級的篤定。
只不過,即便在東芝空調已經被廣泛認可,同時市場占有率不同往日的當下,楊燚華在和諸多場合的介紹中,依然會自豪地介紹著東芝空調的產品和技術優勢,推薦著東芝空調的每一款產品,更是常常會作為用戶,分享著東芝空調的產品使用體驗。這份對東芝空調的自豪與自信,幾乎伴隨著楊燚華職業生涯的每時每刻。記得在此前的一次交流中,楊燚華談到了他入行之初,就積極地致力于將變頻多聯機這一概念和產品推薦給設計師和用戶,希望能夠推動這一節能環保的產品在中國市場被更廣泛的接納和應用,在那時的他看來,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是一件為之自豪的事。而如今再看向他所描繪的那段時光,又何嘗不是在這樣的一份努力下,在東芝空調以及眾多同仁共同的推動下,才鑄就了如今多聯機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全新格局。
“不滿意”讓每個戰略精準制定與落地
市場在變,戰略也需要跟著變化,停留在戰略獲勝的喜悅中去迎接全新的市場環境,結果一定無法令人滿意。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取得時下的成績,離不開楊燚華和團隊在推動東芝空調發展的道路上堅定的每一步,再去仔細分析這份堅定的背后,就是楊燚華以及整個團隊間信任與團結,以及多年間團隊穩定,最終促成了東芝空調能夠在中國市場保持大踏步前進。入行多年且對東芝空調熟悉的行業人士都會發現,在東芝空調的團隊中,像楊燚華一樣的長情員工不在少數,他們與楊燚華一起伴隨著東芝空調的成長,也為這份成績做出著積極的貢獻,也正因如此,東芝空調在針對中國市場戰略上的決策,總能做到適時準確,也同樣能夠最終執行到位。

東芝杭州新基地
在多聯機市場高速發展的近十年時間里,東芝空調從堅持原裝原產地進口產品的高端品牌戰略,到TCS 戰略強化對零售市場的布局,為零售的爆發做足了準備,再到加速部署“3+1”營銷戰略、三駕馬車戰略,完成了對項目市場、零售市場以及小工裝市場的齊頭并進,迅速鋪墊了日后即將成長迅速的精裝市場以及中小項目。再到冷暖風水智以及后期冰箱、洗衣機的融入,與時俱進地走出了以東芝品牌為主體的舒適家居整體解決方案之路。以及最新對“三駕馬車”的升級,融入裝企合作后形成的“四駕馬車”戰略。可以說,東芝空調的每一次戰略升級,都在積極搶先于市場趨勢到來之前,精準搭脈市場并貫徹執行,這些都離不開東芝空調團隊每一名成員的智慧結晶。而作為團隊的領隊,楊燚華自上而下地對戰略的自信與篤定執行,恰恰也在提振著每一個人的信心,也同樣更有沖勁的去將戰略落地,而最終呈現在市場中的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眼下,當市場的競爭走向新格局,東芝空調又在積極做出改變。在2022 年末的太倉TCS 門店開業和新品發布會現場,從楊燚華的分享中,就可以解讀出未來東芝空調的發展規劃,一方面,橫向做寬產品矩陣,以NXG 系列新品、“天氟地水”熱泵兩聯供、超薄風管機及壁掛機為代表的產品亮相,東芝空調正聚焦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化以及智能化的多樣需求提出了更為全面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縱向做深市場布局,在高度競爭的當下,東芝空調還將著眼點聚焦在發展中地區的地級市、縣級市以及發達地區的鄉鎮市場的渠道網絡建設上,依托TCS 專業店和TTS 社區店實現渠道網絡的縱深覆蓋,最終進一步完善針對市場的網絡布局。
“不滿意”贏得與合作伙伴的“兄弟”情誼
或許只有對合作伙伴的足夠重視,才能讓東芝空調和楊燚華從不會滿意于一時之間良好的廠商關系,而更關注長期以來的真誠不改。在諸多公開場合,楊燚華總是用“合作伙伴”來稱呼東芝空調的渠道伙伴,而私下里,許多合作伙伴都有楊燚華的微信,并且常以兄弟互稱,每逢節假日,楊燚華的祝福短信總會如約而至,無論是客戶、合作伙伴、同事甚至是媒體,這份祝福從來沒有空缺過。所以在東芝空調與渠道商的關系中,你很難刻板僵硬地用工廠與經銷商這樣的名詞來進行定義,因為太過機械和商業,只單純停留在了買賣層面上。在楊燚華看來,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更應該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合作關系,是要攜手共贏,而不是利益上的博弈。楊燚華曾對此表示,對于東芝空調來說,保護核心合作伙伴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只有合作伙伴能夠發展和成長,才能夠真正推動東芝空調不斷邁向全新的臺階。

2020年,突發的疫情帶來的封控,讓每一名商家的生存都面臨了不小的困難,特別是對于零售商,其面臨的壓力更是空前的。但也正是疫情爆發的初期,東芝空調迅速做出響應自掏腰包,數千萬重金對合作伙伴進行補貼,用以緩解各專業店的租金以及人員工資壓力。用楊燚華的話來說,無論這一舉措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都要保護好合作伙伴渡過難關。而在2022 年,當疫情的再度來襲影響部分區域,東芝空調又再度及時為門店發放現金補貼,攜手合作伙伴面對挑戰。可以說,在危機來臨時,東芝空調通過現金補貼的方式,絕不僅僅溫暖了合作伙伴的心,更是這種與合作伙伴共進退的精神,不僅讓合作伙伴堅定了與東芝空調持續合作以及開拓市場的信心和決心,也同樣為東芝空調為潛在的合作伙伴樹立了合作的榜樣和信心,而這份正向的影響也最終體現在了后續的業績表現上。
所以,在對待合作伙伴的態度上,東芝空調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而事實也正如楊燚華和東芝空調所堅持踐行的一樣,在與諸多東芝空調的合作伙伴交流時,合作伙伴們對于楊燚華的評價往往都是贊譽,對于東芝空調的評價常常也都是自豪的聲音,而在他們看來,這一切都是讓他們能夠持續自信地在市場中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不得不再度提起“長情”這兩個字,實際上,在東芝空調的合作伙伴中,十年以上的合作伙伴同樣不在少數,很難統計清楚這份長情是否受到了楊燚華和東芝團隊的影響,但至少,合作伙伴的堅守,一定是對楊燚華和東芝團隊的認可,也是陪伴東芝空調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同樣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和價值成就。
“不滿意”就是強強聯合的全新飛躍
“不滿意”這三個字背后的情緒,就像是融入東芝空調和楊燚華血液中的一股“勁”,讓每一個新年度到來時,都在提醒著自身不能夠松懈。農歷兔年來臨前,楊燚華用“躍”字,對2023 年進行了期許和展望。這份期待,來源于對于東芝空調信心,更來源于得到開利空調支持后的強強聯手的期待。東芝空調與開利的故事并不復雜,在1999 年,東芝株式會社將空調設備事業部門單獨分離出來,與開利空調成立了東芝開利株式會社。而在剛剛過去的2022 年,開利再度加碼,完成了東芝開利株式會社中東芝大部分股權的收購,最終東芝空調呈現在市場面前的,已經不僅僅是“變頻空調的發明者”的身份,也同樣有了開利“現代空調的發明者”的強力加持,兩名暖通空調領域“巨人”的強強聯手在2023 年能夠釋放出怎樣的能量,就已經調動起行業人士足夠的期待。

2021年,東芝空調中國事業部再獲東芝集團社長績效獎
在飛躍到更進階舞臺的道路上,東芝空調顯然已經做足了準備。杭州工廠在2021 年的全面落成,讓東芝空調在產品研發和制造、技術升級以及產品測試,均能夠全面滿足中國市場的發展所需,而在應對“碳中和”“碳達峰”的時代風向時,東芝空調旗下的采用三轉子壓縮機的SMMS-u 系列,應用CO2 環保冷媒的空氣源熱泵熱水器,以及能夠匹配超低能耗建筑需求的產品等等,這些都在為東芝空調聚焦全新的發展需求做足了準備。

2022年,東芝空調中國事業部被授予全球事業本部長獎
所以,作為帶頭人的楊燚華,責任在肩,他也同樣腳步不停。很多時候,楊燚華都和團隊一起奔走在全國各地,去拜訪客戶,去與合作伙伴交流,去親力親為地為東芝空調的成長和發展做出自身不竭的努力和貢獻。而對于楊燚華來說,想要實現飛躍的背后,需要每一名員工和合作伙伴的齊心協力,所以自己更要率先做出表率,去帶好頭,做好事,然后用實際行動換來最終經營規模的增長,以及東芝空調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新格局。
記得楊燚華曾說過,他對于東芝空調的期待,不僅僅是規模上的變化,而更多的,是想要為終端用戶打造更為舒適的空氣環境享受。以“節能、環保、智能化”的方式,創造“舒適、安靜、清潔的室內空氣和水”,這是東芝空調的發展愿景,同樣也是楊燚華所一直以來致力推動的方向,他希望能夠將東芝空調全面的解決方案,與合作伙伴一起呈現給終端用戶面前,在不斷升級的需求下,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更進階的舒適生活環境的享受,也同樣希望能夠在滿足舒適的前提下,借助東芝空調的節能化優勢,同樣為高效節能的全新時代命題交上一份屬于東芝空調的答案。

東芝空調累計32次獲得ECCJ日本節能大獎
20年太長,長到故事太多,長到難以全面記錄。20年又太短,因為楊燚華與東芝空調的故事似乎變化了許多,又似乎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很多時候,時間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數字變化,在分秒和年月中不斷翻動,記錄下每一個晝夜交替的軌跡。只是在滾動的時間數字中,總是會藏下許多歷久彌新的故事,像是一把磨好的刻刀,在人生、事物上刻下它獨有的痕跡后,再度啟程向前。我想,與東芝空調在中國市場共同成長的20年里,楊燚華是自豪的,與東芝空調的伙伴共同成長的20年里,楊燚華也是幸福的,而與東芝空調全國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長的20年里,這份攜手并進的情誼同樣早已深埋,并伴隨著時間的轉換而枝繁葉茂。

東芝空調獲2022年度Demand Side Management 最高獎
當然,走過20年的陪伴歲月,楊燚華與東芝空調的故事還會延續,這份不滿意于當下,更著眼于未來的拼搏態度,也同樣會持續,因為行業、市場還有整個社會,留給東芝空調許多命題,也留給楊燚華許多的命題,都需要一一面對并逐一做出回應,這更像是一份使命,讓楊燚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每一項工作中,并一如既往地做出積極的努力和貢獻,而早已將職業和生活融為一體的楊燚華,也同樣享受著這份使命帶來的快樂,并仍能夠滿懷熱情地為這份目標的達成去身體力行。
- 下一篇: 打造光儲綜合能源站 看格力鈦如何行動
- 上一篇: 頓漢布什的第128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