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大力發展空氣源熱泵
發表于: 來自:熱泵家
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規劃提到,提升終端用能低碳化電氣化水平。全面深入拓展電能替代,推動工業生產領域擴大電鍋爐、電窯爐、電動力等應用,加強與落后產能置換的銜接。積極發展電力排灌、農產品加工、養殖等農業生產加工方式。因地制宜推廣空氣源熱泵、水源熱泵、蓄熱電鍋爐等新型電采暖設備。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能源普遍服務進入鞏固提升期。“十三五”時期,能源惠民利民成果豐碩,能源普遍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人人享有電力”得到有力保障,全面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大電網覆蓋范圍內貧困村通動力電比例達到100%,農網供電可靠率總體達到99.8%,建成光伏扶貧電站裝機約2600萬千瓦,“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用能成本持續降低,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65%以上。但同時,能源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的城鄉差距依然明顯,供能品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要聚焦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提升能源發展共享水平。
因地制宜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在糧食主產區和畜禽養殖集中區統籌規劃建設生物天然氣工程,促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產業化發展。積極推進地熱能供熱制冷,在具備高溫地熱資源條件的地區有序開展地熱能發電示范。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海洋能,推動海洋能發電在近海島嶼供電、深遠海開發、海上能源補給等領域應用。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要求,更大力度強化節能降碳。大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嚴格控制鋼鐵、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業煤炭消費。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十四五”期間節能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新增煤電機組全部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建設、煤耗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持續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推廣熱電聯產改造和工業余熱余壓綜合利用,逐步淘汰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小鍋爐和散煤,鼓勵公共機構、居民使用非燃煤高效供暖產品。力爭到2025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
實施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行動。加強工業領域節能和能效提升,深入實施節能監察、節能診斷,推廣節能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動重點行業節能改造,加快工業節能與綠色制造標準制修訂,開展能效對標達標和能效“領跑者”行動,推進綠色制造。持續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城鎮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加快推進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

加強鄉村清潔能源保障。提高農村綠電供應能力,實施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積極推動屋頂光伏、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風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和地熱能,推動形成新能源富民產業。堅持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農村冬季清潔取暖,加大電、氣、生物質鍋爐等清潔供暖方式推廣應用力度,在分散供暖的農村地區,就地取材推廣戶用生物成型燃料爐具供暖。

同時,建設現代能源市場。深化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省級電網、區域電網、跨省跨區專項工程、增量配電網價格形成機制,加快理順輸配電價結構。持續深化燃煤發電、燃氣發電、水電、核電等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風電、光伏發電、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建立健全電網企業代理購電機制,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電力市場,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研究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減少配氣層級。落實清潔取暖電價、氣價、熱價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