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閘限電的坎,制造企業是這樣度過的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不管“拉閘限電”最終影響了多少制造企業,但它確實是近兩個月制造業的一個熱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16個省份出臺了力度不等的限電措施。其實,“拉閘限電”是沒辦法的辦法,并不是什么“大國博弈”、“一盤大棋”,應當正視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對于制造行業,以及暖通制造業而言,拉閘限電會帶來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拉閘限電→開工不足→影響發貨→回款不佳→業績下滑。如果說原材料漲價是今年制造業的第一道坎,芯片短缺是第二道坎,那么拉閘限電無疑就是制造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第三道坎。

央視網評論中指出,此輪多地限電主要還是受全國性煤炭緊缺、燃煤成本與基準電價嚴重倒掛、聯絡線凈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當前國內動力煤、煉焦煤產能明顯收縮,加上煤炭進口量減少,蒙煤通關量偏低,電煤供給短缺明顯。這跟我國經濟復蘇伴生的高用電需求,顯然不匹配。另外,部分地方緊急限電,還跟沒把握好產業升級節奏、沒做好平時能源管理工作、沒跳出運動式減碳窠臼有關。由此可見,巨大的用電缺口加上電力供應不足,以及國家“能耗雙控”目標,成了多地限電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反映出了國家對能耗雙控政策層層加碼,堅決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
影響不可謂不大
1、上游供應鏈供貨緊張,或引起新一輪漲價
在限電政策下,化工、有色金屬等高耗能領域,都被列入重點能耗雙控計劃之中,也引起了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銅鋁鋅等原材料集體暴漲。而上游大宗商品價格的集體暴漲,也正在向下游傳導。總體來說,整機制造企業能耗相對有限,本身受限電政策影響不大。但目前一些高耗能如銅鋁加工廠,受限電政策影響交貨吃緊,提出了漲加工費的要求,預計會引起一輪加工費的漲價,但相對原材料成本,加工費的占比并不大,至于加工費的上漲向下游傳遞的程度,還是要根據后續情況觀察。總而言之,目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價格都還是會處于相對平穩的階段。但是受到原材料交貨的影響,整機企業的交期應該會有一定的壓力,尤其是訂單生產的非標產品。“相對來說,規模化企業的產能會受到顯著影響,而市場需求大、產能下降、原材料價格暴漲和芯片短缺,預計會有新一波的價格上漲。因為受限制的不僅是主機廠家,上游的材料供應商也會有產能下降的情況。”丹特衛頓相關負責人表示。
2、開工不足,訂單積壓
某美系品牌生產負責人表示,拉閘限電最直接的影響是各個制造工廠的產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都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會給制造業企業帶來不可避免的成本上升壓力,而這種壓力最終也會傳導向經銷商以及終端市場。以廣東為例,全省各市已啟動有序用電預案,多地工業企業“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錯峰用電。而泰州中際熱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邢志勇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拉閘限電打破了原有的生產節奏,造成大量訂單的積壓,甚至會損失部分緊急訂單。”據了解,已經有部分制造企業正試圖通過漲價緩解被“拉閘限電”間接提高的企業運作成本。
3、對制造企業的經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廣東紐恩泰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營銷總監何飛表示,拉閘限電下的能耗管控一定是常態化措施,這其實對于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僅加速了行業的洗牌,也對頭部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空氣源熱泵企業來說,如果產能跟不上,必定會被淘汰,而頭部企業也一定要做好相應的調整,才能夠更好的存活。
除此之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員工的生活習慣和原本的工作規劃。某企業表示,因為錯峰用電,白天限電無法開工,只能讓員工晚上生產,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員工的生活習慣和原本的工作規劃。
總而言之,國家“能耗雙控”政策的落地,對不少制造企業都產生了影響。在國家管控能耗、去產能提質量的政策環境下,制造業受到了強烈沖擊,尤其高能耗企業亟需順應風向尋找出路,實現產能升級。限電只是應對當下危機的一種暫緩方案,從長遠來看,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才是可持續發展解決問題的關鍵。無論政策怎么執行,關于節能低碳的話題一直都是國家及社會備受關注的點,早已勢在必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大考,在這場大考中,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直接相關的“能耗雙控”,是制造企業的一道必答題,“能耗雙控”、“節能減排”理應成為每個企業必須擔當的使命和責任。
積極應對,從我做起
1、配合當地供電政策,合理排產
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制造企業的首要應對措施都是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限電政策,積極調整企業原有的生產節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如美的樓宇科技生產負責人所言:“我們的應對措施是調整生產班次和錯峰調休,生產白班轉晚班,實驗室錯峰當天停開;三地工廠產能拉通,緊急訂單委托其他工廠發貨;租賃發電機保生產交付。”也有企業表示,基于“拉閘限電”對制造企業會有潛在的產能影響,他們目前正在做的第一步就是保障正常的生產用電,節省辦公用電,通過辦公區空調溫度的設置、隨手關閉不使用的辦公室燈光、下班做到人走燈滅等等方式節約用電,并進一步養成公司內部同事良好的用電習慣。不過,妥思空調設備(蘇州)有限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監朱啟明表示:應對“限電停產”最好的辦法,短期內可以采取錯峰生產、動態調整開工時間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限電政策對公司影響,但是長遠來看,還需要提升生產效率,通過加快生產線的升級改革,增加制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2、降低采購成本,嚴控生產效率
某美系品牌表示,除了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關注制造環節的智能化升級,進一步向科技要效益,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外,更要降低采購成本。“2021年原材料價格的一路飆升一定給每個制造企業都上了一課,我相信未來只要有一定實力的制造企業都會關注材料價格,甚至簽訂大宗商品期貨的鎖價政策。最后,降低生產成本,企業的自我轉型很重要,要懂得如何利用當前已有的優勢資源去創造最大化利益,提高生產產能,提升生產效率,從而減少生產成本。”該品牌表示。
3、加快節能技術變革,暖通行業義不容辭
空調是能耗大戶,占全社會能耗15%,空調負荷占建筑尖峰負荷的30%-50%。如果解決了空調的能耗問題,當前電力供應矛盾將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緩解。格力對此提出將光伏與高效空調進行跨界融合,從開源、節流兩層面開展節能降耗研發,形成全新的發用電一體應用模式;申菱自主研發的水蓄冷空調系統技術,用電低谷時采用高能效冷水機組啟動高效蓄冷模式,用電高峰時冷水機組停機啟動放冷模式,降低生產期間的用電量。種種跡象表明,各大制造企業正在加速技術變革。正如妥思空調設備(蘇州)有限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監朱啟明所言:“加快生產線的升級變革其實也是我們工廠正常運行過程中一直都在做的事情,通過對生產工藝的改良、生產流程的優化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要求,但不可否認的是,‘拉閘限電’確實將這一進程大大加速。”
某歐洲品牌表示:“對于我們而言,產品發展的節能化趨勢一如既往,是永久性的課題。但具體而言,我們會把更先進的節能技術,應用至電能消耗更多的應用領域所青睞的產品上,比如冰蓄冷、熱回收、磁懸浮、變頻等產品技術,以及圍繞產品打造的節能性系統,高效機房等等,都能夠為客戶節省更多的能耗。如果能夠成功向客戶號傳達這一訊號,反而可以成為行業一個潛在的亮點。”美的樓宇科技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通過產品技術革新、綠色工藝應用等技術手段,從源頭上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本身的能耗,通過綠色工藝及節能降耗的手段,解決高能耗的問題。
最后,關于“拉閘限電”這一話題,我們邀請了部分暖通空調制造企業圍繞拉閘限電對暖通空調產業的影響、企業該如何應對等問題展開討論,通過他們的觀察與思考,以期讓更多的業內同仁更深刻地理解這件事,一起為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努力。
- 下一篇: 12000㎡!中廣歐特斯中標甘肅省六壩鎮分布式集中供暖改造項目
- 上一篇: 走進城鎮化建設的工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