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市“十四五”規劃中“雙碳”目標及規劃匯總
發表于: 來自:互聯網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其中第7條明確指出: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行政審批部門應積極推進“兩高”項目環評開展試點。
隨著各地 “十四五” 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或者征求意見稿相繼公布,多地明確表示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以下匯總了部分省市文件中與“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部分內容。(省市由北到南排序。)
1、黑龍江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要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讓昔日國之重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枝”;要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實現新突破,爭當共和國攻破更多“卡脖子”技術的開拓者。
2、吉林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鞏固綠色發展優勢,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加快建設美麗吉林。
3、遼寧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圍繞綠色生態,提出8項指標,其中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國家要求。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6133萬噸標準煤,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4、內蒙古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走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5、新疆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新疆。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立足新疆能源實際,積極謀劃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統籌開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護,持續開展大氣、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讓大美新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使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河北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以綠色實現永續發展,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爭創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制定實施碳達峰、碳中和中長期規劃,支持有條件市縣率先達峰。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造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強化資源高效利用,2022年實現采補平衡。到2025年,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比2020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6.5%,萬元GDP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5%、15%、19%。
7、北京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普遍推廣,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持續下降,碳排放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
8、天津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取得重大進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鄉人居住環境更加綠色宜居。
9、山西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能源優勢特別是電價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比較優勢、競爭優勢。支撐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治晉興晉強晉能力水平顯著提升。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10、陜西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民生福祉得到更大改善。
11、寧夏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嚴守“三線一單”,推行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單位GDP用水量、煤炭消耗、電力消耗均下降15%。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生態綠色成為寧夏發展的鮮明底色。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全鏈條布局清潔能源產業。堅持園區化、規模化發展方向,圍繞風能、光能、氫能等新能源產業,高標準建設新能源綜合示范區。
12、甘肅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用好碳達峰、碳中和機遇,推進能源革命,加快綠色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打造國家重要的現代能源綜合生產基地、儲備基地、輸出基地和戰略通道。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把生態產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主要抓手,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增值,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全面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13、青海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構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經濟體系。著力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繼續擴大海南、海西可再生能源基地規模,深入開展戰略性資源綠色勘探,深化干熱巖、地熱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研究。
14、山東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降低碳排放強度,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深入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15、河南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方式,深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5個百分點左右,建設30個生態環境友好型靜脈產業園,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16、湖北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研究制定我省碳達峰方案,開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綠色建筑、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設。加強先進適用綠色技術和裝備研發制造、產業化及示范應用。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深化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創建。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17、安徽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培育壯大綠色新產業新業態。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贏得主動。
18、江蘇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快推動能源革命,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力爭提前實現碳達峰。
19、上海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啟動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20、重慶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開展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社區試點示范,推動低碳發展國際合作,建設一批零碳示范園區。
21、四川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大氣、水體等質量明顯好轉,森林覆蓋率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穩定,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2、西藏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編制實施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研究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油氣和其他新能源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加快推進“光伏+儲能”研究和試點,大力推動“水風光互補”,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電氣化走在全國前列,2025年建成國家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區。
23、貴州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制定貴州省 2030年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降低碳排放強度,推動能源、工業、建筑、 交通等領域低碳化。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推廣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推動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市場化交易。
24、湖南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落實國家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5、江西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制定實施全省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鼓勵重點領域、重點城市碳排放盡早達峰。堅持“適度超前、內優外引、以電為主、多能互補”的原則,加快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積極穩妥發展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力爭裝機達到1900萬千瓦以上。
26、浙江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啟動實施碳達峰行動。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開展低碳工業園區建設和“零碳”體系試點。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運輸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電力、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機制,落實能源“雙控”制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電裝機占比下降2個百分點;加快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騰出用能空間180萬噸標煤。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7、福建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持續實施生態省戰略,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面樹立綠色發展導向,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努力實現生態環境更優美。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省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
28、廣東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扎實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區域分行業推動碳排放達峰,深化碳交易試點。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占比。
29、廣西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持續推進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消費領域低碳轉型,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進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園區、低碳企業等試點建設,打造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實施沿海清潔能源工程。
30、云南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強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和生態系統碳匯,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科學謀劃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行動。
31、海南
“十四五”發展目標與任務:實行減排降碳協同機制,實施碳捕集應用重點工程,提前實現碳達峰。推進標志性工程。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80%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新增400萬千瓦。清潔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和車樁比達到全國領先。全面推行裝配式建筑,加快熱帶建筑建材產業集群發展。
《研究報告》顯示,2005-2018年期間建筑全過程能耗比重呈現上升趨勢,其中,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噸CO?,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51.3%,而建筑能耗中的采暖(制冷)、熱水占建筑能耗的50%~70%,是建筑運行能耗的主要需求,優先解決此部分對建筑碳排放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四季沐歌專注清潔采暖熱水二十年,以多能源耦合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滿足建筑的熱水、采暖、制冷、凈水等需求。能源耦合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通過實現能源及需求的共同耦合,來達到節能最大化,避免能源浪費。
對于多能源耦合技術的運用與實踐,四季沐歌有著豐富且成熟的應用案例,在我國的南北方市場均獲得用戶的廣泛好評。在清潔能源采暖領域,四季沐歌榮獲了第一批中國清潔供熱產業“清潔供熱服務認證”5A級證書,目前四季沐歌已擁有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以及國家稅務總局聯合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具備了非常完善的研發生產設施及成熟的經驗。
四季沐歌始終秉承“零碳供熱,多能互補;供儲結合,分布應用;需求耦合,效率優先”的原則,通過陽光、空氣、水、地熱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應用的發展戰略,輔以多能的高端產品集群、系統解決方案和“云”智慧能源管路控制系統的優勢,再配合三級戰略客戶合作支撐體系和專業的技術團隊保障,因地制宜為客戶定制多能互補耦合供熱系統,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超出客戶預期,實現規模化增長。
“碳中和”目標的確立,必然會為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體系發展注入強大動能,而身為二十年專注于清潔能源的品牌企業,四季沐歌也勇于擔當,據悉,截至2020年底,四季沐歌累計推廣的1600萬臺(套)太陽能、45萬臺(套)空氣能及竣工交付10000+的清潔能源工程項目等產品在生命周期內產生的節能效益相當于節電2024億千瓦時,約為2.02個三峽電站的年發電量,相當于種植9800萬棵樹,減少碳排放1.6億噸,實實在在為祖國的環保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 下一篇: 日立中央空調服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項目
- 上一篇: 艾默生費希爾久安產品特性實驗室獲得CNAS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