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 格力自產口罩背后的責任感和行動力
發表于: 來自:格力
“國家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格力自產口罩背后的責任感和行動力3月9日,由格力電器子公司“珠海格健”自主生產的防疫口罩正式面向大眾銷售,一上線就引發極大關注,每日預約人數高達幾十萬。

“空調巨頭”為何突然跨界生產口罩?

“空調巨頭”為何突然跨界生產口罩?
“出發點是基于企業的社會責任。”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解釋說:“我們本來沒有打算生產口罩,但口罩設備生產出來之后,要保證用戶的準確使用,所以我們要試生產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口罩急缺,所以在政府的號召下,我們干脆就把口罩直接生產了。”
企業是國家的經濟主體,它發揮著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作用。各行業的企業如同國家母體中的細胞,只有良好發揮細胞的各個功能,國家才會健康發展。特別是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特殊時期,企業的力量尤其重要。
就以最近備受關注的口罩來說,為了滿足巨大的需求缺口,口罩企業都在第一時間緊急復工復產。但即使是這樣,口罩市場依然供不應求。此時,格力這樣的企業跨界生產口罩,既可以替政府排憂解難,還可以為消費者緩解購買壓力。“雪中送炭”之舉,展現出格力電器作為龍頭企業的責任擔當。

據了解,從模具生產、產線鋪排、正式投產到對外銷售,格力在一個月左右就將這些全部打通。一方面,這說明格力電器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和生產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跨界生產;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格力電器迅捷的執行力,體量巨大的制造業企業在此次事件中展現的靈動性其實是許多企業難以具備的。
在此之前,在疫區的物資援助上,格力電器的行動力也十分矚目。在疫情爆發之初,格力電器就在第一時間將大量防疫科技產品捐往疫區。截止目前,格力電器共向武漢疫區捐贈凈化器和空調共計2456臺,價值1540萬元,公司內部募集善款近600萬元,且全部被用于為疫區購買防疫設備、物資。
與此同時,作為一家擁有9萬員工的大型制造企業,格力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的防疫壓力和責任也十分重大。
據悉,自2月10日正式復工以來,格力采取了近乎嚴苛的條例來妥善安排員工復工復產,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對員工進行實時跟蹤與排查,同時還號召員工加入志愿者隊伍一起投身防疫工作中。體溫檢測、送餐到崗、妥善安置隔離員工,甚至還開發大數據查詢系統來排查員工是否乘坐染病列車、航班。
目前,格力電器的整體復工率已超過80%,生產、研發、運輸等各項工作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責任擔當和組織能力令人矚目,整體表現在行業內起到了標桿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商業利潤固然是每個企業應該追逐的終極目標,但是國家、社會及消費者等群體利益更是不容企業忽視的重要部分。行百里者半九十,盡管疫情防控目前接近快接近尾聲,但企業與個人都不可大意。只有時時刻刻樹立責任感并付諸行動,才能織起共同抗疫的“生命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