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全力推動建筑領域綠色行動
發表于: 來自:極目新聞
建筑產業傳統作業模式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是新發展階段建筑行業適應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武漢市城建局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節能、低碳、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綠色建材應用,實施全過程“減碳”,全面提升建筑領域低碳化水平。

美好房屋智造江夏基地PC構件生產線 通訊員 劉哲 攝
按照計劃,到2025年,全市城鎮新建建筑能效水平較2020年提升20%,新增節能建筑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綠色建筑占比達到99%,新建民用建筑中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將不低于50%。
多措并舉促行業加速轉型
為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市城建局進一步健全政策體系、管理機制、技術標準體系,從頂層設計、生產、建造等建筑全過程大力實施“減碳”行動,促進建筑業綠色轉型升級。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建筑領域綠色行動主要目標任務包括:新建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新型墻材和散裝水泥應用、綠色建材應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應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新增建筑節能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其中,建筑節能在“十三五”期間得到全面快速推進。以武漢市江漢區為例,該區建立了從項目立項、設計、施工、監理到竣工驗收備案等環節的監管機制,實行建筑節能“一票否決”制。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武漢市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這一“100%”也將在“十四五”期間實現高標準延續。
作為全國首個“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研究試點城市”,武漢在施工圖審查合格書中就明確項目綠色建筑星級。據悉,今年還將出臺并發布新修訂的《武漢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綠色建筑設計與工程驗收標準》;包含中法生態城在內的一批綠色建筑示范區正在強力推進中。
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全面提速
隨著武漢市在建筑領域“綠色行動”步伐進一步加大,被稱為“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裝配式建筑,逐漸被市民所熟知。
2020年,武漢市獲批全國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目前,全市裝配式建筑已由試點示范轉向重點區域全面推廣階段。
市城建局相關人士介紹,今年全市按照裝配式方式建造的建設工程面積將不少于1200萬平方米,占全市新建建筑面積的30%以上。到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中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將不低于50%。同時,將大力探索和推進市政基礎工程裝配式施工,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

中建·光谷之星項目
據了解,目前,中建三局科創發展有限公司、武漢三木和森外、美好集團、武漢建工、湖北工建等一批龍頭建筑企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造,均擁有裝配式生產基地和裝配式建設項目,一條完整的智能化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已在武漢形成。
作為裝配式產業鏈的上游,提供原材料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在城建部的監管指導下,不斷求新求變。記者從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獲悉,今年1-7月,該公司累計固廢清運總量較去年同比下降4782噸;節約用水約30余萬噸,實現廢水“零”排放。
上述人士介紹,全市預拌混凝土行業已于今年啟動綜合治理兩年行動,從試驗室管理、原材料使用、配合比管理、運輸過程管控、揚塵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嚴格標準和硬杠杠。按照行動方案要求,90%以上的預拌混凝土生產站點綠色生產評價得分要達到85分及以上。
低碳發展提升城市品質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武漢城建部門高起點謀劃城市建設低碳發展,將開展綠色建筑提質增效工程,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同時開展高品質綠色建筑示范建設,推動政府投資項目率先示范,建設一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建筑。
武漢瞄準國際化大都市標準,把節水節地節材節能環保的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加快促進綠色建筑理念和科技成果轉化,形成地方標準、規范、工法,倡導精細化設計、精細化施工、精細化運營,通過科技引導綠色建筑發展。
當下綠色建造風頭正勁,節能環保健康又可持續的理念,染綠了江城座座建筑。走進已經斬獲綠色建筑三星級設計標識以及美國LEED-CS金獎認證的中建·光谷之星項目,獨創的合院式、低密生態辦公模式,再用科技加持充分節約能源,融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引領生態辦公新模式。
與此同時,太陽能熱水、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也在住宅項目總得到普遍應用,住房品質和宜居性不斷得到提升,而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正在快速融入百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