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有望達8000億元
發表于: 來自:證券日報
隨著外部環境趨嚴,資金也在一輪熱潮中逐漸冷靜下來,投資機構逐漸從此前火爆的教育、互聯網產業向制造業轉移,智能家居成為其中的重要賽道。
目前,發展已有幾年的智能家居,面臨怎樣的市場環境和政策風口?其產業鏈如何走向有序競爭?在資本抱團進入的同時,是否會形成行業“內卷”?
資金轉向智能家居制造業
智能家居通常指的是實現全屋的智能化,以住宅為平臺,將網絡通信、自動控制、物聯網、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家居設備相融合,涵蓋智能家電、智能光感、智能家庭娛樂、智能安防、智能連接控制、智能家庭能源管理等細分方向。
當下,隨著監管趨嚴,投資機構紛紛將目光從教育、互聯網產業轉向制造業,一時間,智能家居受到追捧。除了格力、華為、海爾智家、云米科技外,還有小米、阿里、歐瑞博、綠米、國美、百度等跨界進入,展開激烈的角逐。國美已經將發力智能家裝市場定位為核心戰略,近期百度也對智能家裝實施了戰略投資。隨著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發布,原本就熱鬧的智能家居市場呈現紅海態勢。
“目前我國廣義家居行業規模達到4萬億元左右,而家居行業智能化轉型是一個大趨勢,因此,智能家居產業發展有巨大市場空間。”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同時,隨著5G基建的發展,消費人群更偏向智能化。網絡傳輸技術的不斷升級,尤其是5G的商用和新基建的鋪開,也為智能家居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硬件環境。
近年來,中國相繼發布多項智能家居行業利好政策,支持上游產業鏈發展,促進行業與網絡通訊、物聯網、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也進一步推動智能產品在智能家居等領域的集成應用,為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規模或達8000億元
目前,智能家電已在智能家居中發展為最大的細分市場。根據中國智能家居發展白皮書調研,近幾年里,中國智能家居消費者使用最多細分行業為智能家電,占比21%,其次為占比19%的智能鎖、占比18%的智能音箱和占比15%的智能面板。
從智能家居相關企業看,中小企業多,市場化充分。近三年來,國內不斷涌現多家家電、智能系統相關公司,如華為、海爾智家、云米科技、格力、長虹等,主營業務突出,業績相對穩定。
這些智能家電企業除了發展全屋智能硬件,還注重布局集軟件、服務和體驗為一體的家庭生態。代表新生代家電品牌的云米科技與抖音、愛奇藝、喜馬拉雅、酷狗音樂、豆果美食等平臺合作,加碼全屋智能,拓寬生態邊界。云米科技創始人、CEO陳小平表示,全屋智能將成為萬億級家電產業轉型的主要方式,云米全國超2000多家線下場景體驗式門店都將提供全屋互聯解決方案。
據了解,云米科技早在2017年就開始做全屋智能,產品覆蓋家庭全屋互聯的AI產品,包括EROx凈水器、EyeBot智能馬桶、全域風空調等,走區別于普通家電的差異化創新道路。
“從品類擴張來看,云米成效顯著,但智能家居需要在品質硬件基礎上的互聯互通和生態服務,云米的全屋智能覆蓋率還在進一步提高。智能家居的發展,關鍵在于企業是否能構建真正差異化的競爭壁壘。企業也將從被動競爭,走向合縱連橫。制造業要有戰略定力,主動擁抱數字化變革,逐步探索智能化、場景化、生態化的發展路徑。”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表示。
胡麒牧認為:“隨著產業鏈逐漸豐富,阿里、云米等企業的進入進一步落地硬件變現,產業商業模式更加穩定清晰。智能家居無論是對于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升級、傳統家電產業和建筑業的智能化轉型,以及居民生活的降碳都有很好的推動作用,業內企業應當抓住政策紅利期和資本風口。不過,目前國內智能家居只能說是初級階段,無論是行業標準的統一、還是技術水平以及系統集成能力,都還需提升。”
宜信財富董事總經理、資本市場負責人王浩宇認為:“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有望達8000億元,復合增長率超13%。智能家電作為其中最大細分市場,將迎來更高速發展,智能家電各品類滲透率也有望持續提升。隨著科技創新、產能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當邊際成本降到可以商業化程度后,刺激大規模需求爆發,行業將進入自主正循環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