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催生的綠色建筑隱藏巨大商機
發表于: 來自:互聯網
歐洲多個國家表示將在2030年-2035年期間停售燃油車,提高新能源車的普及程度減少碳排放。我國也定下“2030年前中國完成碳達峰,2060年前要實現碳中和”目標。
先看碳達峰,此目標指我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不會繼續增長,達到峰值后開始逐步下降。
再看碳中和,指測算國內企業、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或者節能減排等方式來抵消產生的碳排放,從而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中國定下兩項目標的前因后果,參見以下解說
第一,中國是《巴黎協定》的成員國,《巴黎協定》曾提出要實現2°C的溫升控制目標,成員國需要在2065-2070年期間實現碳中和。中國作為成員國之一,提出在2060年左右完成該目標。
第二,實現碳中和對我國經濟以及能源轉型有重大助力。當前,國內大部分產業都還是以化石能源為主導,實現碳中和能加快推動產業向非化石能源驅動的方向發展。更多“零碳”的綠色經濟發展也將會被推動,新能源車、節能等領域都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
第三,實現碳中和目標有利于刺激我國科技力量發展。當前國內新能源、鋰電池等快速發展,提前實現碳中和將增強我國在多個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再者,全球多個經濟體都會參與碳中和的實現,有利于加強與他國之間的合作關系。
劃重點,“碳中和”對普通人有何影響呢?
工作方面,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曾表示,實現碳中和并不僅僅關乎能源與二氧化碳等方面問題,更是會涉及到產業鏈的方方面面。例如某手機廠商積極響應碳中和政策,會要求其上游、下游等產業鏈也一同實現碳中和,從而推動行業形成新標準,倒逼各相關行業推出更多創新技術,為社會創造更多工作崗位。
生活方面,我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從“低碳城市”建設入手,近年來共推出三批低碳城市的建設試點,雄安新區的建設就是典型。“先植綠、后建城”是雄安新區的建設理念,為其水質量以及空氣質量奠定出眾優勢,從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隨著雄安新區良好的示范,我國其他城市也將會加速低碳城市的建設,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
投資方面,碳中和將會為我國帶來大量的投資機會,例如光伏以及風電行業。去年A股市場中光伏與風電板塊曾掀起過一波投資熱潮,得益于海外市場的需求增長,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得到發展。在碳中和理念下,光伏與風電這類環保行業已現加速勢頭,未來或許是中長線的良好投資機會。
另外,國家電投近日成功發行2021年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債券規模達到6億元,募集基金全部用于光伏以及風電等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建設。
根據數據預測,未來30年我國綠色經濟投資規模或將在百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蘊藏的巨大發展機遇不言而喻。總的來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將會為我們普通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以及工作、投資機會,領先其他國家率先完成目標也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科技實力,從而讓我國經濟結構得到快速轉型升級,打開全新的局面。
建筑領域推行高標準的節能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今天我們羅列幾個非常好的建筑節能技術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真空玻璃節能門窗
大多數建筑的門窗保溫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在門窗保溫性能里,單玻不如雙玻,雙玻不如三玻;推拉窗不如平開窗。如果你們家是單玻推拉窗,那是最需要進行節能改造的!
真空玻璃是將兩片平板玻璃四周密閉起來,將其間隙抽成真空并密封排氣孔,兩片玻璃之間的間隙為0.3mm,真空玻璃的兩片一般至少有一片是低輻射玻璃,這樣就將通過真空玻璃的傳導、對流和輻射方式散失的熱降到最低,其工作原理與玻璃保溫瓶的保溫隔熱原理相同。
二、真空絕熱板外保溫體系
另外一個真空原理的產品是真空絕熱板保溫材料,其導熱系數低至0.008,比傳統保溫建材性能好幾倍,達到同樣的保溫性能,真空絕熱板的厚度只需要普通保溫材料的五分之一,可以節省一大筆墻體厚度占用的建筑面積。
三、新風能源一體機
冬天采暖、夏天制冷,這是建筑達到人體舒適度必須的。被動房也需要一套設備體系來實現這種冬暖夏涼的目標。現在很多人把被動房傳說的妖魔化了,說被動房不需要“空調”、不需要“暖氣”,以訛傳訛之后,人們都想當然的覺得被動房不需要任何設備了。其實不然,被動房必須配置一些采暖制冷設備措施,以保障人們居住所需,只是這種設備外在形式變了,跟傳統空調長得不一樣了,它可以將新風融入到空調體系中,用新風的末端來實現采暖、制冷和供應新風。這種一體化的設施,比傳統中央空調+獨立新風方式就簡化了很多,在被動式居住建筑中非常實用。
真空玻璃節能門窗、真空絕熱板保溫技術+新風空調一體機技術,構成了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三個關鍵部品部件,如果咱們幾百億平方的住宅建筑物都按照這個標準機芯設計建造的話,那么中國建筑領域的碳中和目標就很容易提前實現了。希望行業人為了這個目標共同努力,推廣高效能的創新技術,助力國家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