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鎖行業上千個品牌共存是必然趨勢
發表于: 來自:互聯網
智能鎖雖有在業內極為火熱,但在終端市場是一個慢熱型的智能家居產品,所以洗牌的速度不會像家電、手機等行業一樣,經過了同質化、價格戰等階段之后基本成型,剩下十來家巨頭,智能鎖行業的洗牌或許會如溫水煮青蛙,是一個慢慢進行的過程,因此智能鎖行業長期上千個品牌共存是一個必然。

近年來,隨著玩家的不斷涌入,讓智能鎖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階段。除了凱迪仕、德施曼、鹿客、VOC、因特、智家人、金指碼、羅曼斯、黑龍、豪力士、亞太天能、科裕、第吉爾、必達、愛迪爾、瑪莎洛克、弘博匯、礪安、頂吉等專業的智能鎖品牌之外,海爾、創維、TCL、美的、飛利浦、博世、海信等家電品牌;大華-樂橙、螢石、立林、宇視、狄耐克等安防品牌;以及青稞、品多、格里維爾、保仕頓等新興品牌在市場格外火熱。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波由代理商和經銷商轉型過來的智能鎖品牌。這部分企業,大多注冊好商標之后,找一個專業的生產企業代工,可謂是輕裝上陣,再加上自己原有的渠道,經營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活得也比較滋潤。
在各大品牌及眾多新晉企業紛紛涌入的背景之下,智能鎖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市場需求的增長并未跟上智能鎖企業數量的增長,因此導致大多數中小微智能鎖品牌很難在市場及行業中立足,業內人士經常用“粥少僧多”來形容當下的智能鎖行業現狀。
事實上,行業確實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OP品牌的市場占比越來越高,而一些不知名的小微企業或小作坊大多月銷不足百套,亦或在百套上下徘徊。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小微企業及小作坊沒有研發實力,產品更新迭代明顯跟不上行業發展步伐,因此產品缺乏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由于沒有研發能力,大多只是簡單的抄襲和模仿,所以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同質化日趨嚴重的背景之下,小微企業及小作坊為了獲得生存空間,不得不走價格戰之路。越是沒有銷量,越要降低出廠價,久而久之利潤支撐不起企業的日常運營,最終只有被行業所淘汰。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近年來智能鎖行業洗牌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很多智能鎖從業者卻發現:都在說智能鎖行業洗牌即將到來,但現在卻依舊有很多智能鎖品牌活躍在行業之內,很多小企業明知道堅持下去很艱難,但卻不愿就此放棄。
即便近年來倒閉了不少智能鎖企業,但依舊出現了不少新面孔,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多數智能鎖從業者始終看好智能鎖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及無限的想象空間,按當下不足10%的普及計算,未來的換裝市場就是不可小覷,所以誰也不想丟掉巨大市場。
此外,智能鎖行業之所以不能迅速地徹底洗牌,還有諸多方面的還原因:
首先是智能鎖的定義問題,有人把它看作新家電產品,但事實上它還具有五金產品的屬性,在渠道方面與機械鎖時代沒有太大的區別,即便有不少智能鎖品牌已進入國美、五星、大中電器及商超等渠道,但作為與一個非必須及非快消產品,注定了它很難像空調、手機等產品一樣迅速普及;
其次,由于智能鎖屬于耐用品,購買一次很難在一兩年之內再次更換或再次購買,當然不排除影響周圍住戶或親朋好友購買和安裝,所以注定了智能鎖的市場需求增長不會迅速爆發,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再次,智能鎖是一個嚴重依賴售后的品類,因為用戶買回去之后并不能立刻使用,還需要廠家和賣家提供專業的安裝服務。在出現故障之后,智能鎖不像其他家電產品一樣,可以暫時不用,但用戶每天都要進出家門,所以對售后的響應速度非常高。
最重要的是,目前智能鎖行業只有行業知名品牌,而真正的大眾品牌或消費者心目中認可的大品牌還未出現,不過在渠道建設上可能行業知名品牌更容易,而一些小微品牌可能要難些,但小微品牌并不會因此迅速被淘汰。
- 下一篇: 點外賣不如帶飯,精致一人餐攻略來啦!
- 上一篇: 原創:海爾磁懸浮斬獲雄安商務服務中心二標段